尾礦干排現已成為礦山綠色復蘇的基本條件,最早在上世紀80年代由美國開始使用,它通過選礦流程輸出的尾礦漿經過多級濃縮后,形成含水量小且易沉積固化的礦渣,將其干式堆存。
然而我國對尾礦干排的認識較晚,最初都是濕式堆存的方式,又或者簡單進行濃縮堆放,其濃縮效果不佳,濃縮率僅達到百分之幾的概率。直至2009我國才開始發展尾礦干排工藝,利用水力旋流器進行初步的濃縮,再由高效濃縮機進行二次濃縮,最后利用高效多頻脫水篩進行脫水作業,整套工藝流程推出后,我國尾礦干排設備市場開始蠢蠢欲動,發行各式各樣的尾礦干排設備。
根據我國綠色礦山發展的制度,礦山開采必須有尾礦干排一項,經干排后的尾礦比濕式尾礦更加安全,可將潰壩問題降到最低,也不會出現礦漿下滲或污染河流等問題。另外,礦漿濃縮后得到的水還可以返回原廠在利用而礦漿中的藥劑也隨水從尾礦堆中脫離,使得藥劑也可在返選礦廠進行二次利用,節約了藥劑成本,也節約了水資源;另一方面尾礦中所含的有毒物質所剩無幾,阻斷了對環境的影響。而干尾礦還可用來制磚、制玻璃等實現了礦產資源再利用。
我國以工業發展為主宰,工業化綠色復蘇勢必會對社會的經濟發展產生重大的影響,尾礦干排工藝就是礦山綠色復蘇的主心骨。
上一篇:煙臺鑫海:礦山尾礦干排
新聞推薦